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74年,主要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、农副产品加工、蔬菜、果树、林木花卉、畜牧等高效种植养殖技术创新、智慧农业、循环农业、都市农业等方面的新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。下设赵县实验基地,内设机构有小麦研究中心、粮油作物研究中心、经济作物研究中心、果树花卉研究中心、智慧农业研究中心、畜牧研究中心及生物技术研究室、大豆研究室、设施栽培研究室、马铃薯研究室以及乡村振兴学院等。
现有干部职工209名,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6名,正高级职称33名,副高级职称52名,博士12名,硕士54名;国家中青年突贡专家2名,国务院特贴专家9名,河北省高端人才2名,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7名,省特贴专家4名,市级专家47名,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6名,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名、试验站站长1名,河北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名、试验站站长4名。
建院以来,取得科研成果670项,获奖203项次,其中国家级奖励10项次,省部级奖励82项次,有6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,育成152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,其中36个通过国家审定(登记),成果累计推广面积7.4亿亩,创社会经济效益340余亿元。连续2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,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。
建有国家、省、市级、共建科技平台71个,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、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。2006年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、河北省农科院联合成立了"石家庄植物分子育种中心"。2016年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、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共建了"石家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"。2017年挂牌"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基地",共建了"石家庄蔬菜科技创新示范基地"。2020年"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创新示范基地"和"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创新示范基地"在我院挂牌成立。2021年"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创新示范基地"在我院挂牌,与天津市农科院在农业信息化、蔬菜育种、马铃薯、果树、畜牧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。拥有总价值2056万元的科研仪器设备,其中10万元以上先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44台(套)。建有"一园两场三站"总面积3000余亩的高标准试验基地。先后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,2015年被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。
与澳大利亚、法国、荷兰、比利时等国家在小麦、花卉、玉米、棉花、马铃薯等研究领域进行了合作交流;与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农科院、中国农大、北京市农科院、天津市农科院、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山东农大、河北省农科院、河北农大、河北师大、山西省农科院、河南省农科院、张家口市农科院、天水市农科院、郑州蔬菜所、浙江园林局等国内科研机构建立起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。
近年来,面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,积极调整学科方向,在巩固发展优势学科的同时,大力发展新兴特色学科,从以传统大田农业为主向城市农业、新兴农业、现代农业等方向拓展,从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等传统粮油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向蔬菜、果树、林木花卉、毛皮动物、肉羊养殖、农产品加工、农业信息技术以及农业集成综合技术等领域延伸,由单纯、重点育种研究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研多元化、示范推广成果转化一体化进行转变,已发展成为学科相对齐全、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、科研条件功能完善,在全国同类院所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。